由「粗坑窯」往前走,就可看見前方水泥橋旁的伯公廟。伯公廟名為「原佑福德祠」,俯臨大粗坑溪。 廟於民國七十年(1981年)改建,廟身新穎,只有廟前的石製舊香爐,因長年風化而透露出古樸的歲月痕跡。走過水泥橋後, 路旁有一新建的油桐花觀景台,在此觀景,近處一片田畦,遠處有山巒,綠意中幾許白叢,油桐花正開。
觀景台旁有龍源國小製作的「小粗坑古道」標誌。「小粗坑古道」,山界則稱為「粗坑古道」。粗坑, 是當地的地名。當地有大粗坑溪及小粗坑溪,古道沿著小粗坑溪的溪谷而行,所以稱為「小粗坑古道」。 小粗坑古道是日據時代闢建的一條牛車道,粗坑、關西十寮、竹坊、茅武督等地居民依賴這條道路運送物資出入。 後來因興建石門水庫,山區居民他遷,加上公路的闢建,古道於是沒落。
因為是一條牛路,所以古道相當寬闊平緩,走來輕鬆,林蔭泥土路上,佈灑著落葉;古道臨溪, 沿途水流淙潺,氣氛幽緻,隱約可見溪石間點點油桐落花。
小粗坑古道 : 桃園縣龍潭鄉高平村粗坑2鄰。
交通資訊 : 大溪交流道下往石門水庫方向,接台3乙線經石門水庫入口後前續接台3乙線,約10公里處左轉,再直行300公尺,遇岔路左直轉再直行即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